清代“潮物”鼻烟壶

  在传统的鼻烟壶器皿展览中,我们只能依照鼻烟壶的器形,单纯品读它的色彩、工艺。这未免枯燥,也相当可惜。要知道,在清代社会,嗅鼻烟、把玩鼻烟壶,可是彼时最时尚的生活方式之一。

  康熙年间,内务府便设立玻璃厂,专为皇室造办鼻烟壶。到了乾隆时期,鼻烟壶制作已经发展出了多种工艺,单色玻璃、套玻璃、画珐琅玻璃、金星玻璃、刻花玻璃、搅玻璃、描金玻璃、缠丝玻璃等不胜枚举。

  乾隆本人可能对套玻璃工艺偏爱有加。套玻璃是利用玻璃在高温下产生的黏度,趁热用其他颜色的玻璃将其套住。红套蓝、黄套绿,颜色相当丰富,最多的可以达到八色。乾隆喜欢两种颜色相近的玻璃套在一起。比如,涅黄的玻璃底子套上亮黄的龙纹,这叫“黄上黄”,也就是“皇上皇”的谐音,意喻他晚年成为太上皇,颇合他本人的心意。

  鼻烟壶一度被认为是微末的雕虫小技,这些清代“潮物”大量流失海外。可也有人认为,鼻烟壶身上任何一点细枝末节,都可以成为让人们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去解读历史的媒介。你能想象,当一位亲王在难得有机会请宫廷画师为其画像时,还不忘拿出自己心爱的鼻烟壶把玩时的那份怡然自得吗?

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欢迎在下方点赞评论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红烽烟都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!
文章链接:
https://www.zjhongfeng.cc/wenhua/24402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