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鸦乌”变“凤凰”

“满山白龙吐甘泉,乌寨彩凤落金枝。”在云南省腾冲市明光镇凤凰社区,村民们将一幅对联刻在门口墙上,表达着对党和政府的感激。乡亲们感慨:每喝一杯水都会想到党,每走一步路都会想到政府和烟草部门。

行走在凤凰社区,记者看到,笔直的硬化路四通八达,极具民族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。社区中心位置,有一个专门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文化区,区域内农家书屋、篮球场、游泳池、观景台等一应俱全。每到农闲,社区还会在这里组织广场舞文艺队表演。

“如果不是政府和烟草部门的帮助,我们村子现代化的进程至少要迟到10年。”凤凰社区主任李国祥介绍说,不到三年的时间里,凤凰社区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蜕变。

凤凰社区原名鸦乌村,十多年前,这里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。虽然村子里有三万多亩肥沃的土地,但因为没有水,好土地里却长不了好庄稼。因为没有路,地在山坡,人在山头。盘地时,牛耕人挖;收获时,人背马驮。

那时候,明光镇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:“有女莫嫁鸦乌郎,叉叉屋子漏漏房;家家户户都缺粮,苦荞粑粑苤菜汤。”生活没有奔头,有的村民只知道睡觉、打牌、喝酒。

“鸦乌”,几乎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。

“鸦乌”变“凤凰”,源于2010年。那一年,烟草行业贯彻落实中央“工业反哺农业,城市支持农村”方针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投入大量资金,在鸦乌村修建烟水配套工程,积极发展现代烟草农业,鸦乌村迎来了历史性的变革。

在烟草公司帮扶下,不到一年时间,路通了,水通了,电通了;村民种起了烤烟,鼓了钱袋、富了脑袋。

“原来种植苞谷、苦荞,水跟不上,经常绝收,年轻人都出去打工,老人小孩没人管。后来,烟草公司帮村里修了机耕路、引水工程等配套设施,大量劳动力回来了。在此基础上,我们积极引导大家种植烟后甜荞、油菜等作物,烟农收入不断增加,村民的生活终于有了盼头。”在李国祥看来,村民原来“等、靠、要”变成了“传、帮、带”“比、赶、超”。

李祖朋是凤凰社区一名普通农户,最开始种植烤烟,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试种了5亩。如今,他已经成为种植70亩烤烟的职业烟农。种烟让他尝到了甜头。

“‘凤凰’这个名字起得好!”李国祥竖起了大拇指。他说,在烟草公司的帮扶下,现在的凤凰社区村民,不仅日常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,在中心街道上,有的烟农还干起了餐饮、开起了美容学校,“鸦乌”变成了“凤凰”。

村民段玉国得知要在村子里搞烟水工程时,第一个到工地报了名,此后,他更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。义务工出完了,工程还没结束,他和部分村民又自愿留下来继续参加工程施工。他告诉记者,几代人为水而愁的困境在他们身上解决了,他感到生活更有盼头了。

段玉国回忆说,工程竣工验收时,村里敲锣打鼓、喜气洋洋,他依然清楚地记得村支书的话:“从今天开始,我们不用再靠天吃饭了,种一葫芦收一瓢的日子彻底结束了,我们要感谢党的惠民政策!”

一个个支点,撬动了村民生活的变化;一条条举措,帮助凤凰社区实现了更好的发展——

聚焦烟农需求,保山市烟草专卖局(公司)建立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、村企社三维模式,探索形成了以烟为主、带动多元的“凤凰村模式”;

凤凰社区村委在鼓励村民种植烤烟的基础上,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油菜、万寿菊、玫瑰花、中药材,养殖肉牛、生猪等,并依托鸦乌电站、凤凰集镇和土地资源优势,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;

……

党旗更红,“凤凰”更靓。近年来,凤凰社区采取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、邀请挂钩领导到凤凰社区上党课等形式,开展主题突出、特色鲜明、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,同时扎实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为社区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力。

去年,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,凤凰社区全体村民齐上阵,载歌载舞,表达了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。

“嫁女就嫁凤凰郎,青砖白瓦水泥房;路到田边水到家,金叶片片奔小康。”曾经的歌谣,伴随着“鸦乌”变“凤凰”,也发生了变化。透过歌谣,可以看到,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。

如果觉得本文对您有用,欢迎在下方点赞评论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红烽烟都立场,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!
文章链接:
https://www.zjhongfeng.cc/news/111272.html